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4:41:06  浏览:839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8]1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税收公平和税制规范,经国务院批准,决定调整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的增值税政策,现通知如下:

  一、取消“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和“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废旧物资,可按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开具的由税务机关监制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按10%计算抵扣进项税额”的政策。

  二、单位和个人销售再生资源,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增值税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缴纳增值税。但个人(不含个体工商户)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废旧物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再生资源,应当凭取得的增值税条例及其细则规定的扣税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原印有“废旧物资”字样的专用发票停止使用,不再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进项税额。

  三、在2008年12月31日前,各地主管税务机关应注销企业在防伪税控系统中“废旧物资经营单位”的档案信息,收缴企业尚未开具的专用发票,重新核定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最高开票限额和最大购票数量,做好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售工作。

  四、在2010年底以前,对符合条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再生资源缴纳的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政策。

  (一)适用退税政策的纳税人范围。

  适用退税政策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按照《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7年第8号)第七条、第八条规定应当向有关部门备案的,已经按照有关规定备案;

  2.有固定的再生资源仓储、整理、加工场地;

  3.通过金融机构结算的再生资源销售额占全部再生资源销售额的比重不低于80%。

  4.自2007年1月1日起,未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或者《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县级以上工商、商务、环保、税务、公安机关相应的行政处罚(警告和罚款除外)。

  (二)退税比例。

  对符合退税条件的纳税人2009年销售再生资源实现的增值税,按70%的比例退回给纳税人;对其2010年销售再生资源实现的增值税,按50%的比例退回给纳税人。

  (三)纳税人申请退税时,除按有关规定提交的相关资料外,应提交下列资料:

  1.按照《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应当向有关部门备案的,商务主管部门核发的备案登记证明的复印件;

  2.再生资源仓储、整理、加工场地的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或者其租赁合同的复印件;

  3.通过金融机构结算的再生资源销售额及全部再生资源销售额的有关数据及资料。为保护纳税人的商业秘密,不要求纳税人提交其与客户通过银行交易的详细记录,对于有疑问的,可到纳税人机构所在地等场所进行现场核实。

  4.自2007年1月1日起,未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或者《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县级以上工商、商务、环保、税务、公安机关相应的行政处罚(警告和罚款除外)的书面申明。

  (四)退税业务由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及负责初审和复审的财政部门按照本通知及相关规定办理。

  1.退税申请办理时限。(1)纳税人一般按季申请退税,申请退税金额较大的,也可以按月申请,具体时限由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确定;(2)负责初审的财政机关应当在收到退税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同时向负责复审和终审的财政机关提交初审意见;(3)负责复审的财政机关应当在收到初审意见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负责终审的财政机关提交复审意见;(4)负责终审的财政机关是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其应当在收到复审意见之日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终审并办理妥当有关退税手续。

  2.负责初审的财政机关对于纳税人第一次申请退税的,应当在上报初审意见前派人到现场审核有关条件的满足情况;有特殊原因不能做到的,应在提交初审意见后2个月内派人到现场审核有关条件的满足情况,发现有不满足条件的,及时通知负责复审或者终审的财政机关。

  3.负责初审、复审的财政机关应当定期(自收到纳税人第一次退税申请之日起至少每12个月一次)向同级公安、商务、环保和税务部门及人民银行对纳税人申明的内容进行核实,对经查实的与申明不符的问题要严肃处理。凡问题在初次申请退税之日前发生的,应当追缴纳税人此前骗取的退税款,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并取消其以后申请享受本通知规定退税政策的资格;凡问题在初次申请退税之日后发生的,取消其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生效之日起申请享受本通知规定退税政策的资格。

  五、报废船舶拆解和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适用本通知的各项规定。

  六、本通知所称再生资源,是指《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7年第8号)第二条所称的再生资源,即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上述加工处理,仅指清洗、挑选、整理等简单加工。

  七、各级国家税务机关要加强与财政、公安、商务、环保、人民银行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纳税评估,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再生资源的产生、回收经营、加工处理等各个环节的税收管理,堵塞偷逃税收的漏洞,保证增值税链条机制的正常运行。

  八、本通知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有关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1] 7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和使用废旧物资生产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04]6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再生资源开发公司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中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4]73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再生资源开发公司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有关增值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6]122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废旧物资发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4]128号)关于废旧物资发票管理的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废旧物资增值税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5]54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一机多票系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7]43号)同时废止。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二○○八年十二月九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盘锦市城区除运雪管理办法

辽宁省盘锦市人民政府


盘锦市人民政府令第35号



《盘锦市城区除运雪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12月13日盘锦市第五届人民政府第4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2000年12月27日发布的《盘锦市城区除运雪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代市长 孙国相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盘锦市城区除运雪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除雪管理,确保降雪后城区道路畅通、通行安全和环境整洁,根据《辽宁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区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区除运雪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区域负责制。


市城市建设管理局是我市除运雪工作的主管部门,履行市除运雪指挥部办公室职责,具体负责除运雪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工作。


兴隆台区、双台子区政府及辽河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成立除运雪指挥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除运雪工作。


气象、公安、财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物价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做好除运雪管理工作。


第四条城区除运雪工作是一项社会义务。在政府统一组织和领导下,除运雪工作以义务清除为主,按照区域管理、分片包干的原则,采取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城区中小学可不承担社会除运雪义务。


第五条城区除运雪可以实行有偿服务,由区政府及辽河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按照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收取除运雪费用,用于统一除运雪。


第六条城区除运雪工作按照下列规定分工负责。


(一)市城市建设管理局负责除辽河油田矿区的城区主要街路及出入口的机械除运雪工作,同时对全市除运雪工作进行宣传、监督、考核和发布信息等。


(二)兴隆台区、双台子区政府负责辖区内主要街路及出入口机械除雪道路余雪的除运工作;负责辖区内其余街路的除运雪工作;负责管理辖区内临街“门前四包”等责任单位的除雪工作;负责组织指导辖区内社区、物业小区完成除雪工作。


(三)辽河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负责辽河油田矿区内街路的除运雪工作;负责管理辖区内临街“门前四包”等责任单位的除雪工作;负责组织指导辖区内物业小区完成除雪工作。


(四)临街单位和经营业户负责“门前四包”责任区除雪工作。


(五)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物业小区除雪工作。


(六)公交车辆始发站、终点站、公交车辆场由公交公司负责除雪工作。


第七条公安交警部门在除运雪工作中负责疏导车辆,保障除运雪等特种车辆出行。根据除运雪所需,对部分街路进行短期封闭。根据除运雪指挥部指令执行交通管制。


第八条除运雪工作要符合以下标准:


(一)除雪责任区应达到不空、不漏,各责任地段除运雪任务落实到人(或单位),所有地段都应签订责任状;


(二)除雪达到无雪道、雪条、冰包,达到露地面、见道线、露路边石;


(三)积雪必须堆放到马路牙石以上,同时保证市政设施的完好、方便市民出行及不影响市容;


(四)严禁将含有融雪剂的残雪堆放到城市绿化带内;


(五)需要运出的积雪必须按指定的地点堆放。


第九条降中小雪形成的积雪要在雪停后24小时内清理完毕;降大暴雪形成的积雪要在雪停后48小时内清理完毕。堆放的积雪如影响市政设施完好、市民出行及市容,要按照除运雪指挥部的指令及时运出。


使用机械设备除雪应避免损坏市政公用设施和花草树木。


第十条对城市除运雪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市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一条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除运雪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管理权限,有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的,由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给予下列处罚:


(一)对没有按规定的时间和标准完成责任区内清除积雪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处以清雪费用1倍的罚款,但最高罚款不超过1000元;


(二)对向雪堆倾倒垃圾、污物、污水,向冰雪路面播撒沙土、灰渣、残雪的单位和个人,处以2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三)对向城市绿化带内堆放含有融雪剂的残雪的单位和个人,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二条对妨碍除运雪管理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四条除运雪行政主管部门及执法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本部门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城市建设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工程竣工验收标准

铁道部


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工程竣工验收标准
1992年10月1日,铁道部

1.土方、垫层及基础
1.1 土方、垫层
1.1.1 基槽(坑)的深度和宽度不应小于设计尺寸。基槽(坑)底必须按设计要求夯实,浮土应铲净。
1.1.2 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实。
1.1.3 各种垫层应分层夯实,材料、配合比及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1.4 土方、垫层定量要求见表1。
表1
----------------------------------------------------------
|编| | | |
| | 检查内容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
|号| | | |
|--|--------------------|------------------|--------|
|1|槽| 槽(坑)底标高| ±20 | 尺量 |
|--|坑|----------------|------------------|--------|
|2|管|槽(坑)底宽每侧| 20 | 尺量 |
|--|等|----------------|------------------|--------|
|3|挖| 轴线位移 | ±15 | 尺量 |
| |方| | | |
|--|--|----------------|------------------|--------|
|4|回|室内回填土标高 | ±20 | 尺量 |
|--|填|----------------|------------------|--------|
|5|土| 填土表面平整 | 15 | 尺量 |
----------------------------------------------------------
1.1.5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自然间或其一侧为一点,各抽查20%。
1.2 基础
1.2.1 基础所用的材料、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2.2 灰土应拌合均匀,分层夯实,表面平整。
1.2.3 砌筑砂浆、砖的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2.4 砖、石砌体,砂浆必须饱满。砖砌体水平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
1.2.5 新旧基础接槎必须严密牢固,符合设计要求。
1.2.6 防潮层位置应正确,顶面必须抹实。
1.2.7 外墙基础培土应夯实平整,有铺装面的散水平整,与墙身密贴,两者均必须有向外的排水坡。
1.2.8 基础定量要求见表2。
表2
--------------------------------------------------
|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编号|检查内容|------------------|检查方法 |
| | |砖基础 |毛石基础| |
|----|--------|--------|--------|----------|
|1 |砌体厚度|±15 |±30 |尺 量|
|----|--------|--------|--------|----------|
|2 |顶面标高|±20 |±25 |尺 量|
|----|--------|--------|--------|----------|
|3 |轴线位移|±10 |±20 |拉线和尺量|
--------------------------------------------------


1.2.9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自然间的一边为一点,各抽查30%,但各不少于两点。
2.墙、柱、过梁
2.1 砖墙、柱及过梁
2.1.1 砖、砂浆的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1.2 水平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承重空心砖砌体除外)。
2.1.3 组砌方法应正确,不应有通缝;独立砖柱不得用包心砌法。墙角处和内外墙交接处的斜槎和直槎应通顺密实,直槎必须按规定加拉结筋。
2.1.4 新旧墙必须咬口,每米(高度)不得少于3处。接槎部位砂浆必须饱满。
2.1.5 镶砌或局部拆砌墙面应平整,无裂缝,砌浆必须饱满,加楔应严密。镶补墙面丁砖必须是整砖。
2.1.6 空斗墙必须用整砖砌筑,在不够整砖处,可加丁砖,竖缝应严实。
2.1.7 半砖墙必须砌筑稳固,与木柱接合处要斩虎叉口,或在木柱上每隔50CM加钉一块木砖。
2.1.8 镶砌门窗洞应方正平顺。过梁入墙每边不少于25CM,如用木过梁,入墙部分须涂防腐剂。平拱式砖过梁,底缝不得小于5CM,顶缝不得大于15CM。钢筋砖过梁砌筑高度所用砂浆及钢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1.9 清水墙、柱应保持墙、柱面平整清洁,刮缝深度应适宜,勾缝应密实,深浅应一致。横竖缝交接处应平整。
2.1.10 砖墙、柱定量要求见表3。
表3
--------------------------------------------------------------------
|编号| 检查内容 |质量要求或 | 检查方法 |
| | | 允许偏差 | |
|----|----------------------|------------|--------------------|
| | |每 层| 6 | 托线板 |
| | |------------|------------| 经纬仪 |
|1 |垂直度 | 10以下| 15 | 吊线、尺量 |
| | |全高 | | |
| | | 10以上| 20 | |
|----|----------------------|------------|--------------------|
|2 | 轴线位移 | 10 | 经纬仪、水准仪复查|
|----|----------------------|------------|--------------------|
|3 | 棱地面标高 | ±16 | 经纬仪水准仪复查 |
|----|----------------------|------------|--------------------|
|4 | 表面平|清水墙柱 | 6 | |
| | 整 度|混水墙、柱 | 9 | 2m靠尺量 |
|----|----------------------|------------|--------------------|
| | 水平缝平直度 | | |
|5 | 清水墙10m以内 | 8 | 拉线、尺量 |
| | 混水墙10m以内 | 12 | |
|----|----------------------|------------|--------------------|
|6 | 水平灰缝厚度 | ±10 | 拉线、尺量 |
| | (10行砖累计数) | | |
|----|----------------------|------------|--------------------|
|7 | 清水墙面游丁走 | 25 | 吊线尺量 |
| | 缝(每层) | | |
|----|----------------------|------------|--------------------|
|8 | 门窗洞口宽度 | ±6 | 尺 量 |
| | (后塞口) | | |
|----|----------------------|------------|--------------------|
|9 | 拆砌新旧墙咬口 |每米(高度)| 直 观 |
| | |不少于3个 | |
--------------------------------------------------------------------
2.1.11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内墙以一个自然间的一堵为一点,外墙以一个开间的一堵为一点,柱子以一根为一点,内墙按自然间抽查20%,最低不少于两间,若仅一间,最低不少于两点;外墙按开间抽查30%;山墙每堵抽查两点;砖柱按实际抽查30%,但不得少于两点。
2.2 石墙
2.2.1 砂浆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2.2 组砌方法应正确,砌体砂浆密实饱满,不应有通缝。毛石砌体不应有干垫和双垫。三角缝宽度不应超过4cm。
2.2.3 砌体接槎分段砌筑时,必须留梯形斜槎,相邻高差不得超过1.2m。
2.2.4 石墙定量要求见表4。
表4
----------------------------------------------------
| | |质量要求或 | 检查方法 |
|编号|检查内容 | 允许偏差 | |
|----|----------|------------|----------------|
|1 |砂浆饱满 |不低于75%| 直 观 |
|----|----------|------------|----------------|
| | | ±20 | |
|2 |砌体厚度 | 墙 | 尺 量 |
| | | --10 | |
|----|----------|------------|----------------|
|3 |轴线位移 | 墙15 | 经纬仪 |
|----|----------|------------|----------------|
|4 |楼面标高 | ±20 | 经纬仪水准仪 |
|----|----------|------------|----------------|
|5 |垂直|每层| 20 |经纬仪或吊线尺量|
| | |全高| 30 | |
|----|----------|------------|----------------|
|6 |表面平整 | 20 |纵横两方用尺量 |
----------------------------------------------------
2.2.5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内墙以一个自然间的一堵为一点,外墙以一个开间的一堵为一点。内墙按自然间抽查20%,最低不少于两间,若仅一间,最低不少于两点。外墙按开间抽查30%,山墙每堵抽查两点。
2.3 木构造墙壁
2.3.1 新做或改修的,位置、尺寸、材质及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立柱、立筋、横撑应横平竖直,安装联结应牢固;钉板和压条应平顺整齐。
2.3.2 抹灰板条应钉平整牢固,间隙适宜,接头应分段交叉钉在立筋上。
2.3.3 留门窗洞口位置、尺寸应正确。
2.3.4 与圬工接触部分应涂防腐剂。
2.3.5 补修时、拆损、严重腐朽或白蚁蛀蚀的木料应更换或修补牢固、整齐。有白蚁活动的应作好灭蚁处理。
2.3.6 木构造墙壁定量要求见表5。
表5
------------------------------------------------------
| | |质量要求或 | |
|编号| 检查内容 |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
|----|------------------|------------|----------|
|1 | 木构造墙壁垂直度| 5 |吊线尺量 |
|----|------------------|------------|----------|
|2 |木构造墙壁表面平整| 6 |2m靠尺量|
------------------------------------------------------


2.3.7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房间或一个开间的一堵墙为一点,按实际抽查30%,但不少于三点。
3.木屋架、梁、檩、椽
3.1 木屋架、梁、檩、椽
3.1.1 木构件、铁件的材质,规格及各节点,杆件尺寸,下弦起拱高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3.1.2 结构各部分的联结必须紧密牢固,槽齿应密合,螺栓应拧紧,间距应正确,钢拉杆应顺直,螺栓伸出螺帽的长度不应小于杆径的一倍。
3.1.3 铁件及接触潮湿或埋入墙内的木构件,应涂防腐剂。有白蚁活动的地区,应采取防蚁措施。
3.1.4 上、下弦接头用夹板,以及加固节点,杆件用夹板,安装位置应正确。夹板和螺栓、垫板等的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3.1.5 屋架安装后不得有扭曲和节点松动现象,下弦接头及端节点的剪刀面不得有劈裂。
3.1.6 更换的屋架、梁等,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与原结构相符。旧有的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牢固合用。穿换檩条应承托牢固,与屋面基层应接触严实。
3.1.7 木屋架、梁、檩、椽定量要求见表6、表7。
表6
----------------------------------------------------------------
|编 | 检 查 内 容 |质量要求或 |检查方法|
|号 | | 允许偏差 | |
|----|--------------------------|----------------|--------|
| |截| | 10cm以下| --2 | |
| |面|锯材宽|--------------|----------------| |
|1 |尺| | 10cm以上| --8 |尺 量|
| |寸|----------------------|----------------| |
| | | 元木杆件(稍径) | --5 | |
|----|--------------------------|----------------|--------|
|2 | 接榫锯口深度 | ±2 |尺 量|
|----|--------------------------|----------------|--------|
|3 | 端节点剪刀面长度 | --10 |尺 量|
|----|--------------------------|----------------|--------|
| | 受压及受弯杆件| 锯材 |1/500杆件长| |
|4 | |--------|----------------|尺 量|
| | 单面弯曲 | 元材 |1/200杆件长| |
|----|--------------------------|----------------|--------|
| | | 15m以下| ±15 | |
|5 |结构长度|跨度在 | |尺 量|
| | | 15m以上| ±20 | |
|----|--------|----------------|----------------|--------|
| | | 15m以下| ±10 | |
|6 |结构高度|跨度在 | |尺 量|
| | | 15m以上| ±20 | |
|----|--------------------------|----------------|--------|
| | | +20 | |
|7 | 起 拱 高 度 | |尺 量|
| | | --10 | |
|----|--------------------------|----------------|--------|
|8 | 弦、杆节点间距 | ±5 |尺 量|
|----|--------------------------|----------------|--------|
|9 | 安装后、屋架垂直度 |1/20屋架高,|尺 量|
| | |不大于15 | |
|----|--------------------------|----------------|--------|
|10| 安装后支座节点中心对支 | 10 |尺 量|
| | 座面中心 | | |
----------------------------------------------------------------
表7
--------------------------------------------------------
|编号| 检查内容 |质量要求或|检查方法|
| | | 允许偏差| |
|----|------------------------|----------|--------|
|1 |檩条、椽木|10cm以下| --2 |尺 量|
| |的截面尺寸|10cm以上| --3 | |
|----|----------|------------|----------|--------|
|2 | |元木檩 | --5 |尺 量|
| | |(梢径) | | |
|----|------------------------|----------|--------|
|3 |檩条上表面 |方木 | 5 |拉线尺量|
| | 平 齐 |圆木 | 8 | |
--------------------------------------------------------


3.1.8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屋架或梁以一榀或一根为一点,按实际各抽查50%以上;檩椽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按开间各抽查50%,但各不少于三点。
4.屋 面
4.1 平瓦屋面
4.1.1 不得漏雨。
4.1.2 新换瓦片不应有缺角(小槽破损)、砂眼、裂纹和翘曲。
4.1.3 挂瓦条或泥梗分档应均匀、平直,挂瓦应平整、搭接紧密,行列横平竖直。
4.1.4 屋面基层应铺钉整齐、牢固,符合设计要求。油毡不应有破损,长短边搭接符合规范规定。
4.1.5 脊瓦与坡面瓦之间空隙、沿山墙挑檐的平瓦,应用砂浆填实、抹平和封固。
4.1.6 屋脊、封山、檐口应平直,天沟、斜沟、檐沟和泛水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4.1.7 屋面部分串瓦或补瓦,新旧瓦规格应一致,结合应吻合。
4.1.8 勾脊抹梢(带)应光滑洁净。
4.1.9 屋面上碎瓦垃圾、树叶杂草等必须清理干净。
4.1.10 平瓦屋面定量要求见表8。
表8
------------------------------------------------------
|顺|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 |检查 |
|号| | 允许偏差 |方法 |
|--|----------------|--------------------|------|
|1|行列不横平竖直 |每50m2不多于3行|直观 |
|--|----------------|--------------------|------|
|2|瓦不严密喝风 |每开间不多于3块 |直观 |
|--|----------------|--------------------|------|
|3|屋脊不直 | 每开间±20 |用尺量|
|--|----------------|--------------------|------|
|4|脊瓦搭盖坡瓦的 | 40 |用尺量|
| |长度不小于 | | |
|--|----------------|--------------------|------|
| |天沟、斜沟、檐沟| | |
|5|铁皮伸入瓦片下 | 150 |用尺量|
| |长度 | | |
|--|----------------|--------------------|------|
|6|瓦头挑出檐口长 | 50~70 |用尺量|
| |度 | | |
|--|----------------|--------------------|------|
| |突出屋面的墙或 | | |
|7|烟囱的侧面瓦深 | 50 |用尺量|
| |入泛水长度不少 | | |
| |于 | | |
------------------------------------------------------
4.1.11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两坡水屋面以一开间前后为两点;一坡水屋面以一个开间为一点,屋脊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斜沟以一侧为一点,天沟、檐沟、泛水以一条为一点。各抽查30%,但各不少于三点。
4.2 小青瓦屋面
4.2.1 不得漏雨。
4.2.2 铺草泥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分层抹平。
4.2.3 铺瓦前应选瓦,其外形应整齐,不应有砂眼、裂缝、掉角等缺陷。
4.2.4 瓦垄必须上下顺直,前后对正。上下瓦的搭接长度一般应为瓦长的2/3(三搭头),瓦垄应均匀一致。
4.2.5 瓦底泥应坐满,瓦垄边缘应相互咬接紧密,不应有喝风、离缝现象。
4.2.6 屋脊、檐口应平直,堵、抹砂浆应密实。
4.2.7 修理小青瓦屋面应保持原有屋面平整,衔接紧密,碎瓦垃圾、树叶杂草应清理干净。
4.2.8 望砖、芦席木板底或冷摊小青瓦仰瓦应平稳、严密,合瓦应密实平直。
4.2.9 小青瓦屋面定量要求见表9。
表9
------------------------------------------------------
|编|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 |检查 |
|号| | 允许偏差 |方法 |
|--|----------------|--------------------|------|
|1|瓦搭头不均匀 |每开间不多于10块 |直观 |
|--|----------------|--------------------|------|
|2|瓦喝风翘曲 |每开间不多于5块 |直观 |
|--|----------------|--------------------|------|
| |天沟、斜沟、檐沟| | |
|3|铁皮伸入瓦片下 | 150 |尺量 |
| |的长度不少于 | | |
|--|----------------|--------------------|------|
|4|脊瓦搭盖坡瓦的 | 40 |尺量 |
| |长度不少于 | | |
|--|----------------|--------------------|------|
|5|瓦头挑出檐口长 | 40~60 |尺量 |
| |度 | | |
|--|----------------|--------------------|------|
| |突出屋面的墙或 | | |
|6|烟囱的侧面瓦深 | 50 |尺量 |
| |入泛水长度不少 | | |
| |于 | | |
|--|----------------|--------------------|------|
|7|脊瓦卧实不断裂 |裂缝1m以内的不 |直观 |
| | |超过3处 |插片试|
------------------------------------------------------
4.2.10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两坡水屋面以一个开间前后为两点,一坡水屋面以一个开间为一点;屋脊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斜沟以一侧为一点;天沟、檐沟、泛水以一条为一点。各抽查30%,但各不少于三点。
4.3 卷材屋面
4.3.1 不得渗漏。
4.3.2 卷材和粘结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4.3.3 卷材与基层和各层卷材间应粘结牢固、表面平整,不允许有皱折、空鼓、气泡、流淌、翘边和封口不严等缺陷。
4.3.4 卷材与屋面突出物的连接处和转角处,穿过防水层的各种管道与防水层之间的空隙,均应铺贴牢固和封闭严密。
4.3.5 卷材防水层的表面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不应有积水现象。
4.3.6 卷材防水层与漏斗连接处,上层卷材边缘应压在漏斗托盘或竖管承口内,粘贴牢固;与女儿墙或其他屋面突出物连接处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不得有朝天缝。
4.3.7 保护层的砾砂(豆石)应筛洗干净,撤铺均匀。
4.3.8 隔热板应铺平垫稳。隔热保温层应按设计要求铺设。
4.3.9 修补卷材屋面、补贴部分与原有卷材每层周边搭接应不少于10CM。粘结应牢固、密贴、不得有翘边。屋面上的垃圾、杂物应清理干净。
4.3.10 卷材屋面定量要求见表10。
表10
------------------------------------------------------------
|编|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 |检查 |
|号| | 允许偏差 |方法 |
|--|----------------|--------------------------|------|
|1|找平层表面平整 | 10 |2m |
| | | |靠尺量|
|--|----------------|--------------------------|------|
|2|铺卷材料表面平 | 7 |脚踏 |
| |整 | | |
|--|----------------|--------------------------|------|
|3|隔热铺块料不平 | 每开间不多于三处 |脚踏 |
| |稳 | | |
|--|----------------|--------------------------|------|
| | | 长边 | 短边 | |
| |卷材搭接宽度 |------------|------------| |
|4|平屋顶 |不少于70 |不少于100|尺量 |
| |坡屋顶 |不少于70 |不少于100| |
| |地下防水 |不少于100|不少于150| |
------------------------------------------------------------
4.3.11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抽查30%,但不少于三个开间。
4.4. 刚性防水屋面
4.4.1 不得漏雨。
4.4.2 细石混凝土的配合比、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4.3 基层应处理干净,细石混凝土应滚压密实、抹平、压光,与基层粘结牢固。表面无裂缝。
4.4.4 油膏嵌缝饱满密贴,不得渗水、漏水。
4.4.5 表面坡度符合设计和排水要求。
4.4.6 修理面层裂缝,应嵌填密实、抹平压光,不得渗漏。
4.4.7 刚性防水屋面定量要求见表11。4.4.8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抽查30%,但不少于三个开间。
表11
--------------------------------------------------------
|编|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 |检查 |
|号| | 允许偏差 |方法 |
|--|----------------|----------------------|------|
|1|横向表面平整 | 5 |2m |
| | | |靠尺量|
|--|----------------|----------------------|------|
|2|找坡与设计差 | ±10 |尺量 |
|--|----------------|----------------------|------|
|3|不起壳 | 壳声不长于200 |敲击、|
| | | |尺量 |
--------------------------------------------------------
4.5 石棉瓦、瓦垄铁、白铁屋面
4.5.1 不得漏雨。
4.5.2 安装必须顺直,钉接必须牢固,搭接应平服,表面不得有孔洞。
4.5.3 石棉瓦竖垄压搭应割角,不应有喝风,翘曲现象。搭接横向至少一个坡长,纵压石棉瓦不应少于100MM,瓦垄铁不少于80MM,均不应缺钉、垫。
4.5.4 竖立缝铁皮分档应均匀、方正,铁皮咬口必须严密。
4.5.5 旧屋面钉眼孔洞应修补牢固,不得有断破石棉瓦。
4.5.6 石棉瓦、瓦垄铁等屋面定量要求见表12。
表12
----------------------------------------------------
|编| 检查项目 | 质量要求或 |检查|
|号| | 允许偏差 |方法|
|--|----------------|--------------------|----|
|1|竖向搭接压槎 | --10 |尺量|
|--|----------------|--------------------|----|
| | |每张白铁不少于6 | |
|2|钉接牢固 |只钉,石棉瓦不少 |直观|
| | |于四只钉 | |
|--|----------------|--------------------|----|
|3|4m以内瓦楞直向|新做小于10 |直观|
| |偏差 |翻作小于20 | |
----------------------------------------------------


注:本条适用塑料、玻璃钢波瓦屋面
4.5.7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抽查30%,但不少于三个开间。
注:本条适用于塑料、玻璃钢波瓦屋面。
4.6 灰土顶
4.6.1 不得漏雨。
4.6.2 应压实、赶光,不得有裂缝。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6.3 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不积水。
4.6.4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抽查30%,但不少于三个开间。
4.7 泛水、檐沟、水落管、天沟、斜沟、封檐板等。
4.7.1 泛水坡度应适合,咬口应焊牢,不得有开缝、漏水现象。上口应嵌进泛水沿内,下面应与瓦面接严。
4.7.2 檐沟水落管的咬口和焊口应严密。檐沟应调好排水坡度。卡子应安装牢固、棱角线条应整齐。水落管安装的位置正确,上下垂直。
4.7.3 弯头与水斗的咬口和焊缝应严密,安装位置应正确,与墙连接牢固,不得有积水、窜水现象。
4.7.4 天沟、斜沟的咬口应严密,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两翼上端压入屋面面层不少于150MM。
4.7.5 双面均应涂防腐剂。
4.7.6 封檐板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外观应平直,不应有翘扭现象。
4.7.7 泛水、檐沟、水落管、天沟、斜沟定量要求见表13。
表13
----------------------------------------------------
|编|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 |检查|
|号| | 允许偏差 |方法|
|--|----------------|--------------------|----|
|1|泛水上端入墙深 | 20 |尺量|
| |度不少于 | | |
|--|----------------|--------------------|----|
|2|搭接口长度不少 | 檐沟25 |尺量|
| |于 |天沟、斜沟、泛水40| |
|--|----------------|--------------------|----|
|3|立水管垂直度 | 5 |尺量|
| |(每层) | | |
----------------------------------------------------
4.7.8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泛水、天沟、檐沟、檐板以一条为一点,斜沟以一侧为一点;水落管以一根为一点。各抽查30%,但各不少于三点。
5.楼地面
5.1 砖(块料)、水泥和细石混凝土、水磨石等楼地面。
5.1.1 砖(块料)地面,铺设接缝应均匀,嵌缝应密实,颜色和花纹应一致。砖(块料)不应有裂纹、缺角等缺陷。
5.1.2 水泥和细石混凝土楼地面基层必须坚实,材料和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面层与基层必须粘结牢固,不应有空鼓;面层表面应密实压光,不得有裂缝、脱皮和起砂等缺陷。整体水磨石面层还应光滑,石粒密实,分格条清晰。
5.1.3 在水泥砂浆找平层,或混凝土垫层上粘贴各种面层应牢固,粘结料不应溢出面层。
5.1.4 需排水的地面,其坡度必须满足排水要求。
5.1.5 踢脚板、线的高度应一致。上口应平顺,踢脚板的接头、接缝应严密。
5.1.6 旧有楼地面补修,原有基层应清刷干净,新旧面层接槎应平顺,色泽、花纹应一致,不应有破裂、起壳现象。
5.1.7 砖(块料)、水泥和细石混凝土、水磨石等楼地面定量要求见表14。
表14
----------------------------------------------------------------
| |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
|编|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号| | | |接缝高| |
| | |表面平整|缝格平直|低 差| |
|--|------------------|--------|--------|------|--------|
|1|高级水磨石、马赛克| 2 | 3 |0.5|拉线尺量|
|--|------------------|--------|--------|------|--------|
|2|缸砖、大水泥砖 | 4 | 8 |1.5|拉线尺量|
|--|------------------|--------|--------|------|--------|
|3|普通水磨石 | 3 | 8 | |拉线尺量|
|--|------------------|--------|--------|------|--------|
|4|大理石 | 1 | 2 | |拉线尺量|
|--|------------------|--------|--------|------|--------|
|5|水泥花砖 | 3 | 3 |0.5|拉线尺量|
|--|------------------|--------|--------|------|--------|
|6|抹水泥 | 5 | 4 | |拉线尺量|
|--|------------------|--------|--------|------|--------|
|7|水磨石 | 2 | 2 | |拉线尺量|
|--|------------------|--------|--------|------|--------|
|8|细石混凝土 | 5 | | |拉线尺量|
|--|------------------|--------|--------|------|--------|
|9|普通砖 | 8 | | |拉线尺量|
----------------------------------------------------------------
5.1.8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楼地面以一个自然间为一点;踢脚板、线以一条(根)为一点,按照自然间抽查20%,但不得少于两间。
5.2 木楼地面
5.2.1 搁栅安装必须牢固稳定。搁栅截面尺寸和伸入墙内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木搁栅与圬工接触部分必须涂防腐剂。
5.2.2 木板面层接头应错开。接于搁栅的中心线上,表面应刨光不应有刨痕、锤印、戗槎和毛刺。刷清油的板面,在同一房间内的颜色应均匀一致。
5.2.3 踢脚板、线的高度应一致,上口应平顺。踢脚板接头以及与地板面接缝应严密、顺直。
5.2.4 在水泥砂浆找平层或混凝土垫层上,粘贴木板面层应牢固,粘结料不应溢出面层。
5.2.5 木楼地面修理,应找原样修补,接头紧密平整,不漏灰。
5.2.6 木楼地面定量要求见表15。
5.2.7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楼地面以一个自然间为一点,踢脚板、线以一条(根)为一点。按照自然间抽查20%,但不得少于两间。
表15
--------------------------------------------------
|编| |质量要求或| |
| | 检查内容 | |检查方法 |
|号| |允许偏差 | |
|--|------------------|----------|----------|
|1|踢脚板线上口平直脚| 3 |拉线质量 |
|--|------------------|----------|----------|
|2|板面拼缝平直 | 8 |拉线尺量 |
|--|------------------|----------|----------|
|3|搁栅间距 | ±20 |拉线尺量 |
|--|------------------|----------|----------|
| |面层表面平整 | | |
|4| 松木长条 | 3 |2m靠尺量|
| | 硬木长条 | 2 |2m靠尺量|
| | 拼 花 | 2 |2m靠尺量|
--------------------------------------------------
6.顶 棚
6.1 顶棚
6.1.1 顶棚主梁和搁栅的截面尺寸及吊钉位置、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吊钉必须牢固。
6.1.2 灰板条顶棚板条间的缝隙应取7~10MM。顶头缝隙不应小于5MM。板条接头应分段交错钉在搁栅上,每段长度不应大于500MM。
6.1.3 金属网抹灰顶棚铺钉金属网时,必须拉紧钉平接缝应设在搁栅上。
6.1.4 保温顶棚的底衬板接缝应严密。隔汽层(油纸或油毛毡)应分段压紧,不应有折裂。防寒层填充均匀,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6.1.5 刨花板、胶合板、吸音板等人造板顶棚,铺钉应牢固整齐,压条宽度一致,分格均匀、美观。
6.1.6 顶棚四周水平线应位于同一标高,其允许偏差不应大于±5MM,中间部分应起拱,起拱高度应为房间短向跨度的1/200。
6.1.7 芦苇、芦席、竹席、纸板等顶棚铺钉应正齐牢固,不应有显著高低不平。
6.1.8 旧有顶棚补修,主梁、搁栅、吊筋(吊条)等应联结牢固,新旧棚面接槎应平顺,不应有显著不一致。
6.1.9 顶棚面抹灰质量要求见第8.1条“墙面顶棚等抹灰”。
6.1.10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自然间为一点。抽查20%但不少于三间。
7.门窗及细木装饰
7.1 木门窗
7.1.1 新做门窗时的木材含水率不得超过规范规定。
7.1.2 框、扇尺寸必须正确,榫槽、榫头嵌合应严密。裁口起线,割角、倒棱应平直,交圈整齐,分格必须均匀。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应有刨痕、毛刺和锤印。
7.1.3 窗纱应绷紧,压纱条应平直,不应露纱头。
7.1.4 胶合制品不得有脱胶、刨透等缺陷。
7.1.5 门窗框安装应正直牢固、不应有锤印。框与墙的接触面应刷防腐剂。框必须设置木砖或扒钉等与墙联牢。
7.1.6 门窗开关应灵活,留缝应均匀,关闭应严密,五金槽应深浅一致,边缘整齐,小五金应安装牢固、齐全、位置正确。木螺丝不得残缺,拧入深度不应少于长度的2/3。
7.1.7 修理加固门窗框、扇必须牢固,结合应平服严实、不得上碰、下擦、轧边,小五金应配齐,接榫部分不得用钉子代替。
表16
----------------------------------------------------------
|编|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 | 检查内容 |------------------| 检查方法 |
|号| |高 级|普 通| |
|--|----------------|--------|--------|------------|
|1|框扇对角线长度差| 2 | 4 |框量裁口里 |
| | | | |角,扇量外角|
|--|----------------|--------|--------|------------|
| | 框 | 3 | 5 | |
|2| 翘曲 | | |两根靠尺量 |
| | 扇 | 2 | 4 | |
|--|----------------|--------|--------|------------|
| | | | 0 | 0 | |
| | |框 | --2 | --2 | 量内裁口 |
|3| 高、宽度| | | | 量外口 |
| | |扇 | +2 |+2 | |
| | | | 0 | 0 | |
|--|----------------|--------|--------|------------|
|4|扇胶合制品表面 | 2 | 3 | 靠尺 |
| |平整 | | | |
----------------------------------------------------------


7.1.8 门窗制作和安装的定量要求分别见表16、表17。
7.1.9 计量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框(扇)为一点。按不同规格的框、扇件数,各抽查20%,但均不少于三件。
7.2 钢门窗

不分页显示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