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转发和田地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7 12:49:27  浏览:910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转发和田地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


和行办发〔2008〕43号


关于转发和田地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行署有关部门:
  《和田地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行署第四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和田地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和饮水工程正常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和田地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地区行政区域内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适用本办法,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饮水工程的正常运行。
  第三条 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跨县市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由工程水源所在地的县市为管理主体,相关县市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负责辖区内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 农村饮水工程由下列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统称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实施管理:
  (一)国家投资或者以国家投资为主建设的日供水能力200立方米以上的集中农村饮水工程,由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机构管理;
  (二)国家投资或者以国家投资为主建设的日供水能力200立方米以下的集中农村饮水工程,以及国家投资建设的分散农村饮水工程,由受益范围内的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
  (三)单位、个人投资,或者采取股份制形式投资建设的农村饮水工程,由投资主体自主管理。
  (四)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对新建、改扩建农村饮水工程项目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
  第五条 农村饮水工程用地需要使用国有土地的,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经依法批准,可以实行无偿划拨。农村饮水工程用电实行农业排灌电价。
  第六条 工程设施保护。对供水构筑物、管道、单个水池和泵房都应划定保护范围。在保护范围内不得修建影响供水的其它建筑物,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改动、破坏和侵占供水设施。在供水管线3米以内严禁取土、堆放物料、垃圾、植树和建设永久性建筑等。供水主管线应设立明显的指示标志。
  第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公路、铁路、输油输气管道等各类工程,需要穿越、跨越农村饮水工程的,应当对工程建设期间、运行过程中可能对农村饮水工程造成的危害进行论证,并编制农村饮水工程保护方案。新建、改建、扩建公路、铁路、输油输气管道等各类工程,对农村饮水工程水源或者供水设施造成损害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依法予以补偿。
  第八条 工程运行管理。每项工程都要落实专门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定期维修保养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管理责任人应定期对机井、供水构筑物、管道等设施进行养护及更新改造。对机电设备经常保养,做到每季度一小修,每年一大修,确保设备完好,运行正常。
  对规模较小、不具备自行维修、维护能力的供水工程,可以委托给有资质的工程维修服务公司,逐步实现维修、维护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第九条 工程档案管理。集中供水工程和单村供水工程都应建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归档资料包括:供水工程竣工报告、工程招标合同、设计文件、图表、验收文件、工程决算、财产清单等文件;供水工程运行中的水质监测记录、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记录、设备检修记录、生产运行报表和运行日志等,资料应真实完整,并有专人管理。
  第十条 各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要加强对供水水源水量的管理和保护。
  (一)以河水作为工程水源的,应记录取水口附近的水文资料,了解和掌握水源附近的气象资料及河流含沙量的变化。
  (二)以库水作为工程水源的,应记录历年水库的入库水量、水位、取水量、流量和库存量,掌握库区范围内的气象变化。
  (三)以地下水作为工程水源的,应掌握区域内水文地质情况及附近地区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取水情况、取水量及地下水的补给情况,划定水源保护范围。在保护范围内禁止开采地下水及开矿采矿。
  (四)以小泉小水作为工程水源的,应掌握当地的水文气象资料、水量变化情况,并根据产流补给区划定水源保护范围,在保护范围内严禁开矿、挖山等破坏水源的行为。
  第十一条 各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要加强供水水源水质的管理和保护,防止在水源保护区内发生任何有可能污染该水域水质的活动。
  (一)在河流、水库取水点上游水域内,严禁排放污水、工业废水及其它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行为。沿岸农田不得使用长效或剧毒农药,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水域水质的活动。
  (二)采用地下水源的工程, 特别是采用浅层水的工程,在水源周围5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渗水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等污染源。
  (三)供水工程的沉淀池、蓄水池、泵站外围3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生活区和修建畜禽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不得修建污水渠道。
  (四)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行为。
  第十二条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在征得环保等部门认可后,划定保护范围并设立标志。水源地补给范围内应植树种草绿化,涵养水源。
  第十三条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要加强对供水水源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对水源工程设施定期观测、维修、养护并建档登记,确保水源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要建立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定期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水质检测,建立年度水质评价报告制度。
  第十五条 完善农村饮水安全检测体系。地县卫生部门与水利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配合,落实人员、任务和责任,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监测,及时掌握饮用水水源环境、供水水质。
  第十六条 县市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机构,建立技术、物资和人员保障系统,落实重大事件的值班、报告、处理制度,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
  第十七条 直接从事供水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体检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工作,应当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如果发现有传染病患者,应离岗治疗或调离岗位。
  第十八条 农村供水工程实行定额供水、有偿用水、计量收费、超额累进加价等制度。供水管理单位按照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方式运行。
  第十九条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进行技术考评、资质评定及从业资格管理,并对其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进行规范和监督。
  第二十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开展饮水工程达标活动。其考核内容按下列标准进行。
  (一)实际供水量达到设计能力和分期实施的供水工程的年供水量逐年递增的情况;
  (二)水质检验的综合合格率应不低于95%;
  (三)管网的漏失率一般不能高于10%;
  (四)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
  (五)设备完好率不低于90%;
  (六)单位制水成本一般不高于设计水平的15% ;
  (七)供水站在运行中操作无误,管理安全,无事故;
  (八)供水站站区清洁卫生、环境优美,站容站貌美观,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第二十一条 集中供水要实行承包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的责、权、利。单村供水如果不是由饮水户协会管理的,则应成立村民评议委员会,接受用户监督,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供水管理人员的报酬和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其合法权益应受到保护。
  第二十二条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应当建立和完善农村供水管理服务体系,组建工程建设、安装、维修服务专业队,常年开展工程配套、更新改造、巡回维修等服务,使群众正常受益。积极开展用水、节水宣传。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开展社会服务承诺,明确用户投诉渠道,定期向用户征求意见。
  第二十三条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应当建立以聘任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农村供水站是执行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主体,供水站负责人通过公开竞争方式选任,定期考评,优胜劣汰;其他工作人员按照供水岗位要求,公开条件,统一考试,择优聘用,培训合格后挂牌上岗。岗位和人员按照水利部颁发的《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执行。
  第二十四条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应当实行管理事务公开,对用水户登记造册,定期向用水户公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的供水量、水质、水价、水费收支等信息,接受用水户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五条 农村饮水工程实行计量收费。
  (一)各村、企事业单位、学校应安装总表;供水进户的应户户安装水表,以表计量。
  (二)实行预收水费或凭票供水制度。供水站可直接向用户计收,也可由各村管水员向用户计收,不得加价。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要逐步推行先进的IC卡、射频卡等自动收费管理系统。
  (三)用户在接到供水收费通知单后,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交清水费,逾期未交的,可加收滞纳金甚至停止供水。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行政手段命令供水站无偿供水。
  (四)用户用水实行最高用水量和基本用水量制度。最高用水量和基本用水量制度由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核定,县市级水行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实行。
  第二十六条 饮水工程的水价原则上由成本和合理利润构成。部分有生产经营性供水的集中供水工程,利润部分可按当地前三年工业企业平均资金利润率确定或按供水工程总投资的百分之四到七左右确定;单纯给农村生活供水的工程一般可不计取利润部分;
  第二十七条 供水成本包括以下部分:
  (一)供水工程运行人员、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资、补助工资以及按规定计提的职工福利费等。
  (二)支付使用上游水利工程的供水水费或按规定交纳的水资源费。
  (三)提水及加压等机械所耗用的燃料及动力费。
  (四)日常维修管理及净化处理所用的材料费用。
  (五)按规定提取的折旧费和大修理费。
  (六)供水生产运行管理中所发生的办公费、差旅费、邮电费、劳动保护费、管理用房维修费、水质检验费等。
  (七)按规定应列入供水成本开支的其它费用。
  第二十八条 供水工程的水价应由供水管理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进行成本核算,经地区发展改革部门审核,上报行署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九条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收取的水费,主要用于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维修、更新改造等。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摊派、截留和挪用水费。
  第三十条 供水管理单位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费收入、使用等事项的监督,每年按规定定期向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财务报表。
  第三十一条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无故停止供水,或者对水源水质监管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和田地区水利局负责解释,各县市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加速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事部 等


关于加速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人事劳动)、农业、畜牧、渔业、农垦、农机化、乡镇企业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农业和农村人事人才工作,为实现跨世纪的农业和农村发展目标提供人才保障,现将加速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人才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关键是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的人才队伍建设。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级人事、农业等部门努力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服务,采取一系列政策,稳定和发展农村人才队伍,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引智工作,积极开展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人才市场,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总量不足,质量不够高,现有人员不够稳定。目前,各级各类农业院校培养的、直接从事农业专业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仅61万人,且高中级人员比例偏低;乡镇企业中具有初级职称和中专学历以上人员约328万人,普遍有待提高。这种
状况不仅与建设现代化农业差距很远,而且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需要在新的起点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要求很不适应。因此,人才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人事人才工
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赋予各级人事、农业等部门的历史重任。各级人事、农业等部门一定要站在这个高度,增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农村人事人才工作,紧紧围绕本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加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二、建设一支适应跨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专业技术人员是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的骨干,对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农村教育、卫生等事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跨世纪发展目标的要求,抓紧建设一支以农业科技为重点的包括教育、卫生、文化、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高
素质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农业科技队伍建设目标是,经过10年左右努力,培养一批在国内领先、并在世界农业科学技术领域占有一定地位的农业科学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造就一批优秀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和稳定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要着重抓好国家、地方、基层三个层次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抓好农业科技“国家队”建设,通过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博士后研究制度、培养选拨有突出贡献专家、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农业技术骨干到国外培训学习和吸引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急需的留学人员及海外专家回国、来华工
作等措施,抓好高级农业专家特别是高级年轻农业专家队伍的建设,发挥他们在科教兴农中的带头作用。到2010年国家攻关项目主持人、重点学科带头人达到1000人左右。抓好农业科技“地方队”建设,要以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高等院校和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为基地,大力培养各类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重点是建设百万名技术过硬、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抓好农业科技“基层队”建设,要通过实施多渠道人才开发和社会化专项工程,培养数以百万计的农民技术人员,促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乡镇企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抓好农业科技国家队、地方队、基层队的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乡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军队转业军官和城市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乡镇企业工作,建设一支门类齐全、素
质较高的乡镇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大军。
三、稳定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盘活现有人才
继续加大各项政策的倾斜和优惠力度,积极改革和完善分配政策,鼓励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开发、科技承包和提供有偿技术服务,取得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要给予重奖,并保护其合法收入。在县以下基层单位和艰苦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行
政策高定一级工资;各地也可以根据地方财政情况发放适当的下乡津贴补贴;在县以下农业第一线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可以提前定级和提高工资档次。志愿去农业第一线工作的大专以上毕业生,行政关系可以转到工作单位,也可以保留在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
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评价、职称评聘、学习培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给予适当照顾。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评价和使用,要坚持以业绩、效益为主,继续做好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评聘推广研究员职务工作;要把乡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纳入人事职改部门的日
常工作;研究和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师的职称评聘办法。要加强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开发培训,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切实保证培训时间,划拨专门的培训经费,保证各项培训活动的正常开展。
要进一步改善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进一步落实农转非、子女入学就业和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在购房上给予适当照顾,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开展科技承包、科技下乡活动,盘活现有人才。要采取有效措施,打破人才部门所有和城乡壁垒,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农业科技承包、试验示范和下乡支农活动,培养农民技术人员,充分发挥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
四、实施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积极开发乡土人才
县乡村实用人才是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的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县要选拔一批优秀实用人才,乡镇要培养一批实用人才,村要联络一批实用人才,真正把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殖能人、农民企业家、营销专才等乡土人才,作为县乡村实用人才纳入人事工
作的管理和服务对象。各地要在调查研究,摸清县乡村实用人才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实用乡土人才开发规划,建立和完善选择标准和考核办法。要依托有关学校和培训机构,建立各种培训基地,多方培训各类农村急需实用人才。有组织地把本地区的农村实用人才送到农业发达地区进行交流
学习,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他们出国考察。积极鼓励农村有志青年自学成才,优先为业绩明显、群众公认的能人、尖子评定农民技术职称,继续做好“绿色证书”工程实施工作。鼓励和引导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兴办产业或以技术资金入股兴办企业,领办、承包或租赁乡村企业。有条件的要设
立县乡村实用人才奖励基金,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
五、加强农村人才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开发的机制和网络
培育和建立农村人才市场,充分发挥农村人才市场在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以地(市)、县人才市场为主干和依托,以乡镇人才服务站与村人才服务信息点为补充,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市场网络体系。农村人才市场建设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集配置、交流、培训
、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积极开展人事代理服务,坚持以服务为本,及时为农业生产和农民提供各种人才、技术和信息服务。
建立和发展人才智力信息网络。农村人才市场要与城市人才市场相连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商贸企业、农技部门的协作,利用报刊、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体,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等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组建起面向市场、灵敏高效的智力信息网络,开展
城乡一体化人才服务。
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市场机制,坚持双向选择、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发挥农村人才市场的辐射、示范和带头作用。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加大投入,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与方法。
六、开展人才智力支农服务活动,加大扶贫引智工作力度
组织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服务团,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服务于农业生产第一线。有针对性地邀请农业科技人员或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为农民开展实用技术讲座,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解决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实际问题。积极开展校市联姻、人才科技
共建活动,地(市)、县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结成“科技对子”,在区域经济规划、技术项目论证、科技成果转让、科技咨询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人才密集的科研院所和企业要鼓励支持本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服务活动。
做好东西部人才智力对口支援和人才扶贫工作。实施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才扶贫工程,探索建立多种形式支援中西部地区的工作制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边远贫困地区人才缺乏问题。边远贫困地区要注重本地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增强对人才的吸引
力和凝聚力。积极做好地区间人才智力扶贫工作,开展部门(单位)、项目对口帮扶活动,在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方面互相支持,优势互补。
七、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
乡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骨干力量和带头人,提高他们素质对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县乡公务员制度,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加强管理,建设一支精干、廉洁、高效的乡镇公务员队伍。按
照《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研究制定从优秀村干部和优秀青年农民中录用乡镇公务员的办法,并选择有空编的乡镇进行试点。要继续做好选拔科技副县长、副乡镇长工作。乡镇干部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靠科技致富、靠人才发展的观念,重视和发挥农村用人才、乡土人才在发展
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努力做好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提高自己的决策和管理水平,带头支持搞好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广工作。要结合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提高乡镇干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服务水平,主动为农村各类人才办实事。
八、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
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关键要加强领导,做好规划,狠抓落实。各级人事、农业等部门要主动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把这项工作纳入农业和农村发展目标规划。省、地(市)、县都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地(市)、县两级人
事、农业部门要将工作重点及时转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上来,转到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上来,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农村人才管理服务体系。要在为农业和农村办实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搞好内外合作,加强与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全面开发农业和
农村人才资源的整体合力,共同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999年3月4日

关于印发《鹰潭市市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西省鹰潭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鹰潭市市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的通知

鹰府发〔2012〕5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市信江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鹰潭市市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鹰潭市市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建筑垃圾管理,改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根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住建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和《江西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以下简称市区)内建筑垃圾的倾倒、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处置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以及居民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料、余泥及其它废弃物。

  第四条 鹰潭市城市管理局是市区内建筑垃圾处置行政主管部门。鹰潭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具体负责建筑垃圾倾倒、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市建设、工商、价格、公安、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应按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市区建筑垃圾管理工作。

  第五条 建筑垃圾处置设施由市城市管理局根据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合理布局,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建设,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支持和鼓励单位及个人投资建设建筑垃圾处置设施。

  第六条 建设或施工单位处置建筑垃圾,应在工程开工前向市城市管理局提交建筑垃圾处置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资料:

  (一)书面申请书;

  (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三)建筑垃圾处置方案,包括建筑垃圾的种类、数量、消纳、处理方式和处理地点;

  (四)与消纳、处理单位签订的合同;

  (五)和具有承运建筑垃圾运输资格的企业签订的合同。

  第七条 市城市管理局应自收到建设或施工单位处置建筑垃圾书面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审核同意的,核发《建筑垃圾处置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告知理由。

  第八条 建设工程的建筑垃圾处置申请核准后,建设单位应当与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签订《环境卫生责任书》,并按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5元的标准向市城市管理局驻市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窗口交纳建筑垃圾处置费。

  第九条 居民装饰、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当按照物业管理企业或街道办事处指定的地点临时堆放,并由具有建筑垃圾运输资格企业在2日内清运干净。

  第十条 建设、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对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时清运,保持工地和周边环境整洁;

  (二)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围挡(不低于2米)、公示牌,硬化工地进出口道路;

  (三)设置符合要求的车辆冲洗保洁设施,配置专职保洁员,进出工地的车辆应当经冲洗保洁设施处置干净后,方可驶离工地;

  (四)定期对施工现场洒水压尘,并对裸露泥土采取覆盖措施;

  (五)工程竣工后15日内(占道施工在3日内)及时清理和平整场地。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一条 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企业,应当向市城市管理局申请核发《建筑垃圾运输服务许可证》。申请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企业法人资格,注册资本不少于300万元;

  (二)依法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三)自有运输车辆数量不少于30辆(其中新购置车辆不得少于10辆),均取得道路运输证;

  (四)运输车辆安装密闭运输机械装置,并按照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管理规范的要求,喷涂车身颜色、车辆标识,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

  (五)运输车辆驾驶员依法取得道路货物运输从业资格;

  (六)有固定的办公和车辆停放场所。

  第十二条 凡取得《建筑垃圾运输服务许可证》的企业在运输前,应当持承运合同、运输线路、时间及消纳场地等资料,到市城市管理局办理核准手续,经核准后核发《建筑垃圾准运证》,方可组织实施。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在运输过程中随车携带《建筑垃圾准运证》。

  第十三条 城区建筑垃圾运输作业时间应在晚上22:00以后开始至第二天早上5:00以前结束,并清整施工场地和车辆行驶经过的路面。严禁雨雪天运输处置建筑垃圾。

  第十四条 建筑垃圾运输实行政府指导价,具体标准由市价格主管部门核定。

  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应当遵照执行,并向市价格主管部门和市城市管理局作出书面承诺。

  第十五条 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企业,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涂改、伪造或超期使用《建筑垃圾准运证》;

  (二)擅自改变运输线路和时间;

  (三)运输车辆超载运输;

  (四)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

  (五)将建筑垃圾倾倒在街道、绿化带、城乡结合部、河沟等非指定地点。

  第十六条 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在运输过程中应当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的建筑垃圾清运车辆。

  第十七条 需要建筑垃圾回填的单位和个人,可向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提出申请,明确所需建筑垃圾的数量、时间等要求,由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根据场地实际,统一调度,合理安排。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场地设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便利的道路交通条件;

    (二)相应的机械设备和照明设施齐全;

    (三)场地的排水系统完善、合理;

    (四)设置不低于2米高的实体围栏,实行封闭式管理;

    (五)完善防尘、防污水外溢、消灭蚊蝇等设施,符合环境卫生要求;

    (六)配备专人管理,制定场地管理措施。

  第十九条 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进入处置场地、回填施工场地和建筑工地,应自觉接受场地管理人员的指挥,并按指定的区域倾卸。

  第二十条 入场弃置的建筑垃圾应当分类堆放,及时平整,保持环境整洁。处置建筑垃圾应当采取回填夯基、填洼还耕、堆山造景、废渣制砖等多种有效途径,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开发利用。

  第二十一条 建筑垃圾处置场不得处置工业垃圾、生活垃圾或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危险性废弃物。

  第二十二条 未经核准擅自处置建筑垃圾或处置超出核准范围的建筑垃圾的,由市城市管理局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对施工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建设单位、运输建筑垃圾的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建筑垃圾的,由市城市管理局责令其立即清扫、冲洗干净,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随意堆放、倾倒建筑垃圾的,由市城市管理局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对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2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未及时清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的,由市城市管理局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城市管理局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

   (一)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的;

   (二)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的;

   (三)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的。

   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行为之一的,对单位处以3000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200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三项行为的,对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3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对侮辱、殴打城市管理执法人员,阻挠其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应秉公办事,文明执法。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县(市)建筑垃圾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沙石、混凝土等散装建筑材料的运输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城市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2007年11月24日市政府印发的《市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鹰府发〔2007〕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