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长沙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4 06:34:46  浏览:918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长沙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的通知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长沙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的通知

长政办发〔2010〕23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长沙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九日


长沙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和文明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及其他行动不便者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建设项目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主要包括:
  (一)坡道、缘石坡道、盲道;
  (二)无障碍垂直电梯、升降台等升降装置;
  (三)警示信号、提示音响、指示装置;
  (四)低位装置、专用停车位、专用观众席、安全扶手;
  (五)无障碍厕所、厕位;
  (六)无障碍标志;
  (七)其他便于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及其他行动不便者使用的设施。
  第四条 必须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的范围和建设标准,应按照国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两者以下简称《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建设无障碍设施,应当遵循安全、可达、可用、便利的原则,符合下列要求:
  (一)人行步道、公共建筑的地面平整、防滑;
  (二)铺设盲道保持连续,盲道上不得有电线杆、拉线、地下检查井、树木等障碍物,并与周边的公共交通停靠站、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相连接;
  (三)人行步道、公共建筑的出入口设置缘石坡道或者坡道;
  (四)公共交通停靠站设置盲文站牌的,盲文站牌的位置、高度、颜色、形式和内容方便视力残疾者使用;
  (五)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区域或者场所设置服务台、电话的,同时设置低位服务台、低位电话;
  (六)公共建筑的玻璃门、玻璃墙、楼梯口、电梯口、通道等处,设置警示性标志或者提示性设施;
  (七)无障碍设施颜色鲜明,与周围环境有明显区别;
  (八)有无障碍设施的,在显著位置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的无障碍标志。
  第五条 公共交通运营企业应当在公共交通运营线路上逐步配置无障碍车辆。公共交通运营车辆上应当配备字幕报站和语音报站系统并保持正常使用;已配置的无障碍车辆的运营标志、标识应当保持醒目,便于识别。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组织领导和监督。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和管理的组织领导和监督。 
  建设、财政、民政、城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对无障碍设施依法实施管理和监督。
  第七条 各级残联、老龄委等部门应积极向本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的建议和意见,并有权对本地区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实施监督。
  第八条 无障碍设施应当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使用。
  第九条 设计单位应当按照《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并充分考虑与周边无障碍设施的配套与衔接。
  第十条 凡依规应当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查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时,对不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无障碍设施设计的,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一条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按《设计规范》及相关管理规定对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出具审查意见,对不符合《设计规范》的建设项目,不得出具审查合格书。
  第十二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时,对不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无障碍设施设计的,不予批准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或不予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设计文件和《设计规范》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所需经费纳入建设项目经费预算。建设单位在委托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工程监理时,不得擅自降低和修改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经审查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无障碍设施以及有关配套项目的施工,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不得擅自调整或者改变设计。
  第十五条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设计规范》和审查批准的设计文件实施全过程施工监理,对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应当及时予以阻止,并报告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在组织建设项目验收竣工时,应当同时对无障碍设施进行验收。备案机关发现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国家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应当在收讫竣工验收备案文件15日内,责令停止使用,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已建成但未建设无障碍设施,或者已建设无障碍设施但不符合《设计规范》的标准和要求的,所有权人或者经营管理者应当依照《设计规范》,制定改造计划,逐步增设或完善无障碍设施。
  第十八条 城市道路范围内无障碍设施的维护与管理,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道路交通信号装置管理的分工,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其他建设项目中配套建设的无障碍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由建设项目的所有权人或者经营管理者负责。
  无障碍设施维护管理的责任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对无障碍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无障碍设施正常使用。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侵占无障碍设施,或者改变无障碍设施的用途。
  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应当尽量避免占用无障碍设施;确需占用无障碍设施的,必须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有关规定设置警示标志或信号设施。占用期满,占用单位必须及时恢复无障碍设施的原状。
  第二十条 设计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进行设计的,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要求有关单位降低或者擅自修改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的,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并可处以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未按规定对无障碍设施进行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交付使用的,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八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并可处以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施工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进行无障碍设施施工的,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并处以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按照规定权限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擅自占用无障碍设施,损毁无障碍设施,或者破坏、改变无障碍设施用途且未及时修补的,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并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负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福建省福州市人大常委会


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9年4月30日福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1999年7月29日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制定地方性法规工作,保证地方性法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地方性法规,是指由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经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法规采用条例、规定、办法等名称。
第三条 下列事项属于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范围:
(一)为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地方性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事项;
(二)为促进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而需要立法的事项;
(三)市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交由市人大常委会制定法规的事项。
第四条 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不得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二)符合本市实际情况和需要;
(三)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四)保证地方性法规的协调与统一。

第二章 立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编制
第五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政党、军队及公民可以向市人大常委会或者市人民政府提出立法建议。
立法建议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第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应当根据立法建议及调研情况编制本届任期内的地方性法规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
第七条 制定地方性法规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市人民政府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地方性法规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
(二)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按职责分工范围可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地方性法规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
(三)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本款第(一)、(二)项的地方性法规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进行综合编制。
立法规划应当在新一届人大常委会产生后六个月内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下一年度立法计划应当在本年度末编制完成,报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以下简称主任会议)决定。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报省人大常委会。
第八条 列入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立法计划的立法项目,承办单位应当按计划完成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工作;不能完成的,承办单位应当向主任会议报告。

第三章 法规草案的起草
第九条 市人大常委会指导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起草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或者主任会议认为必要时,可以确定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负责有关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起草工作。
市人民政府起草的地方性法规草案,由其确定起草部门。
地方性法规草案也可以委托有关院校、科研单位、学会、社会团体和专家、学者起草。
第十条 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从全局利益出发,防止部门利益倾向,正确设定权利和义务。
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条理清楚,文字规范、准确、简明。
第十一条 提请机关应当在提请审议前完成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征求意见,做好协调工作。
第十二条 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可以提前介入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起草工作,了解情况,参与论证,提出建议和意见。

第四章 立法议案的提出
第十三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提出的立法议案,由大会主席团确定的办理机关办理。
第十四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主任会议、专门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地方性法规立法议案。
第十五条 立法议案应当由提议案机关的主要负责人签署,并正式行文报送。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提出的,由提议案人共同签署。
第十六条 确定提请审议的立法议案,应当同时提交地方性法规草案及其说明和依据。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提出的立法议案,有关资料由负责草拟法规的部门提交。

第五章 法规草案的审议
第十七条 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提请机关应当在审议三十日前将提请审议报告、法规草案及其说明、主要立法参考资料送达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第十八条 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按职责分工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有关工作机构及时向市有关部门、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及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提请审议的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地方性法规草案,主任会议认为必要时,可以公布法规草案,广泛征求意见。
第十九条 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由市人大党委会有关工作机构进行初审,提出审查意见。
第二十条 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建议议程。
地方性法规草案列入市人大党委会会议建议议程的,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应当在开会七日前将提请审议报告、法规草案及其说明、主要立法参考资料,送达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第二十一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时,由提请机关负责人作草案说明,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负责人作审查意见报告。
提请机关负责人以及起草人员应当到会听取审议意见,回答询问。
第二十二条 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一般应当经过两次会议审议,方可交付表决。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期间,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根据审议意见,对法规草案进行修改,并就修改情况向主任会议作出说明,由主任会议根据修改情况,决定是否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继续审议或者交付表决。
第二十三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后,没有交付表决的,提请机关应当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办理。需要再次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建议议程。
第二十四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在交付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前,提议案人要求撤回的,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同意,对该议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六章 法规的通过、报批和公布
第二十五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交付表决前,应当宣读交付表决的草案全文。
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经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表决通过方为有效。表决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当场宣布。
第二十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应当自通过之日起十五日内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第二十七条 地方性法规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市人大常委会应当在《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上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福州日报》应当全文刊登公告及地方性法规。

第七章 法规的解释、修改和废止
第二十八条 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市人大常委会负责解释,并报省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二十九条 市人大常委会已公布施行的地方性法规,需要修改或者废止的,提议案人应当提出修改或者废止的议案,提出修改议案的,应当同时提出修改文本或者条文,并按本规定有关程序办理。
市人大常委会新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取代原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在新法规中规定原法规废止。
第三十条 市人大常委会修改或者废止地方性法规的,应当作出关于修改或者废止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并报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予以公布。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地方性法规授权市人民政府制定实施性规定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地方性法规公布之日起六个月内制定并公布。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以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9年7月29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政府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威政发〔2010〕62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现将《威海市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威海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威海市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

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河道的维护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发挥河道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山东省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在工商机关登记注册,有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均应缴纳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以下简称河道维护费)。

第三条 县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水利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河道维护费的征收(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征收的除外)。

第四条 中央、省驻威的电力(含电建)、银行、保险、电信、高速公路、烟草、中石化所属石油公司等行业的主业应缴纳的河道维护费,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

第五条 本市内建筑、安装、运输等流动性企业应缴纳的河道维护费,由其工商登记注册所在地的河道主管机关征收。市外进入我市施工的建筑、安装等流动性施工企业应缴纳的河道维护费,由其经营、劳务所在地的河道主管机关征收。

第六条 河道维护费的征收标准,按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上年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1‰计征。银行按上年利息收入的0.6‰计征,保险公司按上年保费收入的0.6‰计征,各类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按上年收入的1‰计征。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外贸出口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等四类企业按0.5‰计征。

前款所称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均以县级以上统计部门或税务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第七条 河道维护费按年度征收。征收机关根据上年度应缴费单位的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确定应缴纳数额,开具并送达《山东省非税收入缴款书》和《缴款期限通知书》,缴费单位必须按规定的期限和数额到代收银行网点缴纳。逾期未缴纳的,按日加收应缴费额2‰的滞纳金,滞纳金计入河道维护费。

第八条 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缴纳的河道维护费,可列入生产、经营成本。

第九条 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征收的河道维护费,市级的分成比例为30%;环翠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征收的河道维护费,市级的分成比例为70%;通过山东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直接上缴市级财政。

第十条 医院、民政福利企业,停产、停业半年以上的企事业单位,由下岗职工、失业者兴办的社区服务业免征河道维护费。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确实无力缴纳的单位,可以申请减免河道维护费:

(一)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

(二)亏损严重或者其他原因,职工全年实领工资低于规定最低工资标准的。

第十二条 申请减免的单位,在收到缴费通知之日起10日内,向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真实的上年度会计资料和其他证明材料,按征收权限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审批机关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对申请减免的单位进行审计认定。因虚报亏损决定不予减免的,审计费用由申请减免的单位承担并交纳相应的滞纳金。

第十三条 河道维护费征收机关必须到同级价格主管机关申领《收费许可证》。

第十四条 河道维护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主要用于河道工程的运行、维护、管理和河道工程体系的规划、评估、监测、建设等费用支出,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水利、财政、审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河道维护费征收、管理、使用的监督、审计等工作。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威海市水利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